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

最美校园竞晒
说校园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最美校园竞晒 > 说校园 > 正文

兰州理工大学:立德树人 大力推进红色教育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兰州理工大学把立德树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心环节,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强化三个引领、三个重点、“三化”行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强化三个引领,突出立德树人

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信念、建功立业。首先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我校在“两课”人才引进和培养上给予倾斜,建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落实思政教育人均经费保障,学院成为甘肃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创新思政理论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深入开展教师走基层活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其次是将加强学生理论教育作为重点,采取校领导和专家辅导、形势政策报告、理论宣讲等方法,深入回答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增强理论教育的针对性;以优秀学子为主的红柳青年宣讲团,深入到各班开展宣讲,发挥党校、团校的作用,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三是深入开展“中国梦•我的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牢牢把握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引导大学生向上向善、争创先进。实施“红柳人物”宣传计划,对胡文瑞院士、陈剑虹老校长、杜永峰教授、魏玉川同学、付文韬校友以及电工电子教学团队等先进典型进行了重点宣传。按照“讲好工大故事,弘扬时代精神”的要求,讲述“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大学生学习先进、赶超先进,激发他们的青春正能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三是强化文化引领,激励大学生爱国爱校、奋发有为。我校坚持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凝练了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内涵的“红柳精神”。近年来,着力打造以“红柳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品牌,推出了“红柳学科计划”、“红柳人才计划”;开设了“红柳理论在线”;创办了“红柳大讲堂”;组织开展“红柳颂”、“红柳文化节”、“红柳面对面”等系列活动,使红柳品牌成为学校的文化符号和形象“名片”。

二、落实三项重点任务,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党委制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16行动计划”,被省高校工委确定为全省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品牌。一系列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收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合力。学校坚持以评选表彰校级“师德标兵”、“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教学优秀奖”等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形成了尊师重教、争当“四有好老师”的良好风气,有力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每年表彰从事教育工作满30年的教职工,培养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开展师德标兵报告会,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定期举办“教学沙龙”、“青年教师面对面”等交流活动,多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岗位适应能力。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学校举行学工论坛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辅导员沙龙”,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为抓手,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设,逐步完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三是完善育人机制,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坚持“教书育人”,出台了《兰州理工大学教师职业规范》、《课堂意识形态管理规范》,建立了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领导听课相结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管理育人”,以中干联系班级为抓手,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全体校领导坚持每年联系一个学院,带头开展与学生的“月月谈”活动。全校新生班级均配备了联系中干,全面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和班级建设。开展“服务育人”,建立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半小时预警制,在餐饮、住宿、交通、医疗、安全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人性化服务。

三、推进“三化”行动,服务大学生全面成长

一是贴近实际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按照“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关心学生的解决实际诉求和困难疑惑,使他们安心学习。学校投入专项资金改造教室和宿舍基础设施,每年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资助金额达2000多万元,开通了书记信箱和校长信箱,官方微博和易班网等平台多渠道畅通学生投诉和征求意见环节,答疑解惑,化解矛盾,及时应对学生舆情和突发事件。

二是以人为本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点滴小事中去感化人。每年除夕,学校都要组织未回家的学生吃年夜饭,并发放食品和慰问金。校领导多方面与学生充分交流,引导大学生思想实际。校团委实施社会实践提升计划,让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每年约有40余支集中团队获得立项支持,200余支实践小分队的6000多名同学分散返乡,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三是创新方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学校着力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打造校园文化高地。学校官方新媒体以学校中心工作、先进典型和原创文化等为主,传播了正能量。易班网与学校智慧校园网络系统无缝对接,建成手机端微校园,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线上线下的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实现网络平台与教育活动同频共振,思想引领与网络空间相互融合。

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这一根本要求,不断深化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和教风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课堂意识形态工作质量,把党的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传达好、学习好、落实好,深入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等活动,动员全校力量,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大格局,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征程中增长才干、贡献力量。

兰州理工大学-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奋进求是

校本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86-0931)-2973715

西校区: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彭家坪路36号 (86-0931)-2973715

陇ICP备15002798号  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6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