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学生 杨利新
2016年,一个来自陕西渭南的小伙子,背起行囊,历时12个钟头,来到你的身边。我是相信缘分的,从进入兰州理工大学校门的那一刻,仿佛故友久别重逢。你不曾多说一句话,仅“奋进求是”四个字,足以令我受益终生。我感谢,感激在兰理工的这三年,不一定完美,但很完整。
作家赵万里说:静,就是生命的圆满;水,就是生命的本源;流,就是生命的体现;深,就是生命的蕴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一个人如果要践行“上善若水,静水流深”的人生大智慧,就要具有“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和气度,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至刚、至清、至静。兰理工,是你,让我渐渐喜欢上了“静水流深”这种生命的哲思与韵味。
美哉!我兰理工
“有美一人,宛若清扬;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画中的兰理工款款走来,似玉环出浴,西子捧心,散发着香草的气息,紫罗兰的衣衫,秋海棠般的气质,眉若春黛,秋水剪瞳。我是画外人,撑着油纸伞,寻找画中仙。清晨,实验楼前的树林旁,书声琅琅,很多学生手捧书本,沉醉在书香的世界里。阳光穿过树叶,在他们清秀的面庞上洒下细碎的光影。
宜海湖中,碧叶田田,粉意融融,每一朵睡莲,都似惊鸿仙子,洁净、纯真。清风徐来,碧波荡漾,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轻如雨丝,薄似晚霞。睡莲因昼舒夜卷而被誉为“花中睡美人”,在仲夏之夜,花已睡去,模仿古人,秉烛夜游,唤醒一池睡莲。湖边,微风夹杂着花香,和师友们坐在长椅上,畅谈所闻,所悟,所感。今生,愿化作一尾锦鲤,栖息在睡莲叶下,岁月静好,与君语;细水长流,与君赏。
科研人不止有披星戴月,风尘仆仆,足球场上,朝气与激情在这里挥汗如雨。累了,倦了,躺在绿茵场上,聆听属于这片热土的脉搏与心跳,看云卷云舒,每一次蜕变,都是最美的风景。
以纸落云烟为底色,是谁蘸着胭脂,任凭天马行空的想象浓妆淡抹,一半给了红柳,一半成了夕阳。千丝万缕的枝条,点缀着盈盈碧绿,那生机盎然的色彩是理工大人心中永不泯灭的希望。扎根西部,造福人类,你的精神内涵,你的蕙质兰心,早已融入理工大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骨子里和血液里。
春去秋来,诗意的银杏林,金蝶碧天,风雨经年,终戴桂冠。冬日的银杏林,美得令人心驰神往,热泪盈眶。雪花从天空落下,堆积在树的枝桠处,银杏树叶仍为落尽。月白染鹅黄,鹅黄衬月白。洗尽铅华呈素姿,这是理工大人生命的底色,底气。
伟哉!我兰理工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校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为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再结硕果,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学校已有两个学科步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每次听到这些喜讯,我的自豪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学校各项事业阔步向前,这些新的成绩和进步的取得是学校,老师,同学,校友,以及社会各界朋友众志成城和艰苦奋斗的体现,是学校朝着“百年梦想”矢志奋进的体现,是理工大人一直践行学风“诚于态度 谨于理论 勤于实践 志于成才。”的体现,是全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创建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不懈努力的体现。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的那样,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我们理工大人坚信: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奋斗中,努力中,藏着扭转乾坤的力量。
壮哉!我兰理工
作为一名研究生,光环之下,注定孤独。这段路,虽然走得艰难辛苦,但每一天,我都愿自己踩在荆棘丛生,鲜花遍野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引吭高歌。地处西北的兰理工,少了一份浮华,多了一份幽静。在这里,我学会了沉淀、规划、修行与感悟;在这里,我懂得了独处、坚守、实践与创新。
“修身立德,宜慎独”,独处,是考验一个人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独处,是考验一个人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独处,是考验一个人能力是否具备的时候。喜欢独处,也更能体会独处的味道。独处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也让我读懂了自己的得与失。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学会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为国家和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仅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我们学生也一样,不急躁,不动摇,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无论以后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要多观察,勤实践,纸上谈兵,眼高手低是不允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任何事情,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积累,就不会有很高的造诣。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通而图存,自古至今,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在发展受阻时,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目光看得长远与深远一些,善于打破不合时宜的老规矩,灵活变通,勇于创新,才能寻找到发展的新出路。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韶光流转,盛事如约。百年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百年春风化雨,芝兰绕阶;百年薪火传承,砥砺前行。三寸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愿借黄河千斛水,润物无声细耕耘,愿兰州理工大学奋发向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再创辉煌,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可塑之才。